網頁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吃蛋黃到底好還是不好?

吃蛋黃到底好還是不好?
 蛋黃這種食品,本來就因為高膽固醇而受到歧視;添加蘇丹紅的鴨蛋黃,在挑選禽蛋的時候,也突然感覺到不知所措。


     蛋黃 蛋白 營養大 PK
     正常的蛋黃?A究竟含有什么成份呢?它的顏色又是哪里來的呢?
     原來,蛋黃的主要成分,是17.5%的蛋白質,32.5%的脂肪,還有大約48.0%的水和2%的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等微量成分。
     人們多以為雞蛋當中的蛋白質集中在蛋白當中,實際上,蛋清的蛋白質含量僅有11%左右,水分卻佔88%之多。
而脂肪,也是扎扎實實地集中在蛋黃部分,蛋清的脂肪含量僅有0.2%蛋黃中的脂肪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欖油當中的主要成分 —— 油酸,對預防心臟病有益。

     蛋黃富含各種維生素
     若論維生素,毫無疑問,它們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蛋黃當中。蛋黃中有寶貴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有維生素E和維生素 K這些都是"脂溶性維生素",在蛋清當中根本沒有它們的痕跡。就算是水溶性的維生素B族,也佔絕大多數存在於蛋黃當中。實際上,雞場蛋的蛋黃中那種淺黃的顏色,有一部分就來自於核黃素的顏色,而核黃素就是維生素B2,它可以預防嘴角開裂、舌炎、嘴唇疼痛開裂等常見病痛。
  
蛋黃富含各種微量元素
     各種微量元素呢?也一樣集中在蛋黃當中。蛋黃中有大量的磷,還有不少的鐵。儘管蛋黃中的鐵吸收率比較低,對於不能吃肉類的嬰兒來說,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雞蛋中所有的卵磷脂均來自蛋黃,而卵磷脂可以提供膽鹼,幫助合成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乙??膽鹼。所以,嬰兒的第一種輔食,往往就是雞蛋黃。蛋黃對孩子補鐵有益,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有益。
  
生活小提示
     蛋黃雖然營養,但要注意烹飪方法。在煎荷包蛋時,
若您不是要馬上食用,應將蛋黃煎至全熟,以避免因長時間置放於室溫下,導致細菌在蛋黃中大量滋生,而造成食物中毒的情形!

   蛋黃是護眼佳品
     除了豐富的營養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卵磷脂以外,蛋黃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成分——那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都屬於類胡蘿蔔素,但是它們不能在人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雖說如此,它們卻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特別是保護眼睛的作用。人眼的成像部位是視網膜,而視網膜有一個 "黃斑",就來自於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這兩類物質幫助眼睛過濾有害的紫外線,延緩眼睛的老化,預防視網膜黃斑變性和白內障等眼疾,對心臟也很有好處。
     那些顏色深黃的鴨蛋黃和雞蛋黃,正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好來源。據美國研究,雞蛋黃中的脂溶性黃色物質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來自於這兩種成分,而且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比直接吃玉米效果還要好。所以,對於正常的雞蛋來說,蛋黃的顏色越黃,對眼睛健康越有好處。

   紅心蛋黃能吃麼?
     蛋黃的顏色,與雞的飼料密切相關。如果飼料當中含有較多的青葉或者黃色玉米,其中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就會被吸收到蛋黃當中。所以一般來說,散養的雞蛋蛋黃顏色會比較深。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利用這個規律,給雞飼料中添加類胡蘿蔔素,使得蛋黃的顏色鮮艷好看,得到消費者的喜愛。這種做法對健康毫無損害,甚至有益。如今有人利用蛋黃富集色素的特點,用有毒化學染料來加強蛋黃的顏色,
實在是令人氣憤。但消費者沒有必要因噎廢食,談蛋黃而變色。沒有被化學染料污染的深黃色蛋黃,仍然是有益健康的好食品。

吃雞蛋別扔蛋黃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適量吃
現在有許多人吃雞蛋時會將雞蛋黃扔掉,因為他們認為,雞蛋黃中含膽固醇量很高。醫學專家今天發出提醒,稱雞蛋黃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中國中醫研究院望京醫院內科專家楊國華介紹,現在有很多人吃雞蛋都扔掉蛋黃,其實大可不必。蛋黃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骨骼發育、造血等的多種營養物質。同時,因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卵磷脂等,對大腦發育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少兒、青少年、孕婦和營養不良的人群應適量食用雞蛋黃,普通人也大可不必躲避"蛋黃。
     相比而言,雞蛋清的主要成分僅有蛋白質以及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等。
     楊醫生介紹,只有少部分人不宜多吃蛋黃。包括患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冠心病、血管硬化的患者。吃雞蛋以煮、蒸的方法最好,因為其中的脂肪、蛋白和維生素不會受到過多破壞。普通人一天吃上一個雞蛋就夠了。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_ 洪蘭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一個朋友的孩子大學畢業半年了,沒有去找事,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
最近跟他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來問我該不該讓他去,我望著他蒼蒼的白髮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讓他去,但是不要給他錢 。」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人文素養的培養 (嚴長壽)


文章裡談到:台灣社會是一個過動的社會........要培養優雅的氣質,首先就必須學會「安靜」。  
身為一個老師,我深深感受到現代小孩的「躁」與「輕浮」....
幼兒的可愛舉止、超齡的語言表達,會讓家長開心並不斷鼓勵這類行為的出現....
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在不同的場合,要有恰當的舉止表現....
以至於現在很多孩子,不會看場合,隨時隨地的搞笑,誇張言語與行為以博得他人的注意,但是,上課也不知節制,以至於嚴重干擾上課秩序,不但老師上課無法順利進行,同時也影響了全班同學的學習權益。
而我們現在高捧愛的教育,但是愛與規範的界線在哪裡?...卻是連很多老師都弄不清...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陳銳事件簿下的醒思

轉貼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a5350628/29395846

獨子涉強盜罪 陳凱倫夫婦聲淚俱下......
藝人陳凱倫,公益形象深植人心,但他的19歲獨子涉嫌強盜重罪,已遭法院收押!

陳凱倫事件省思---菁英父母為何教出NG小孩

陳凱倫事件省思---菁英父母為何教出NG小孩



 菁英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撰文者:尤子彥
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陳凱倫,獨子陳銳涉入黑幫,遭檢調
聲押禁見,就連證嚴法師都嘆「親人難渡」。菁英型父母為何教出偏差孩子?
教養困境沒有速效處方,「親子陪伴」、「自我承擔」是唯二解藥。
「若能折壽喚回寶貝兒,我心甘情願……。」一月二十四日,身為慈濟人的大愛電視台主持人陳凱倫舉行記者會,聲淚俱下談十九歲獨子陳銳涉入黑幫遭羈押事件。鏡頭前,陳凱倫眼神盡是無助,和保持公益形象、長期在「大愛會客室」傳播善念的他,形成高度反差。 高知名度、社會資源豐沛的陳凱倫,是許多人眼中的OK爸媽,為何教養出涉賭圍事的NG寶貝?
記者會上,陳凱倫自述,他最擔心兒子此時剃了光頭關在裡面,「他很天真,跟我一樣天真,」「他七個月前交到一些行為比較偏差的朋友,可能是我們疏忽了,」陳凱倫希望外界再給「銳寶貝」自新機會。
心態不OK 重視形象甚於子女、自認無所不能 然而,看在擁有豐富家族治療臨床經驗的專家眼中,青少年行為偏差根源,並非來自壞朋友等外在環境,而是家庭本身。

家庭最常出現的問題是:一、父母重視自身形象,甚於子女實質問題;二、父母扮演全知角色,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法誠實面對教養困境。
「到這個時候,陳凱倫想的還是自己。」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認為,陳凱倫父子是典型的名流教養症候群,當遭遇教養困境,這群重視公眾形象的父母親,先想到的是外界看待他的眼光。 拿「交到壞朋友」當託辭,背後就存在這樣的心態,王浩威憂心,這句話透過媒體,間接傳到陳銳耳裡,陳銳心裡冒出的OS(對白)會不會是「又來這一套!你們老在演自己的戲」。陳凱倫接受媒體訪問時坦承,他曾對兒子說過,「如果再出狀況,可能讓老爸丟工作。」
《老師的話》千錯萬錯怎麼都是別人害的呢?
管教不OK 孩子偏差寧自力救濟,終變成包庇 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直言,這群父母得先捫心自問,自己人前、人後的形象是否一致?心理學「鏡像理論」認為,子女經常只是複製父母的人格特質。
把個人成就當作人生軸心,維護職場強人形象,也導致這群高社經地位的爸媽們,當子女出現偏差行為警訊時,寧自力救濟,也不輕易向外界求援。 根據報載,陳銳兩年前就因加入幫派,成為學校頭痛人物,陳凱倫夫妻屢次動用私人關係和學校交涉,甚至代為清償陳銳在外數十萬元賭債,但問題仍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甚至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台北市天母蘭雅國中校長尤玉莞觀察,菁英型父母對教養子女具強烈主見,未必百分之百認同學校教育,他們甚至有能力選擇學校。從陳銳的個案看到,出現偏差行為警訊,父母為維持自己強勢的全知角色,傾向合理化子女偏差行為,但卻不自覺落入過度保護甚至包庇的心態。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戴伸峰分析,家庭教育、學校規範、社會法律,是青少年犯罪預防的三道循序護欄,OK爸媽傾向在家庭內處理問題,不讓學校規範介入,一旦家庭教育無效,「一出問題就會很大條,」直接跨過第二道防線,一腳踩進法律的紅線區。
《老師的話》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只是父母身影下的影印機
教養不OK
將大人世界的高度競爭,複製子女版 專業形象擺在第一,加上不輕易示弱的防衛心態,是OK父母最常替子女設下的兩道教養迷障;加上無止境的競爭和比較,肩頭上的不可承受之重,常讓NG子女跌倒後無力爬起。 先生在竹科園區上班的人本基金會新竹分會主任李慧貞,家裡有一對就讀國小的女兒,一天,六年級的姊姊問媽媽,「班上只有我沒去補才藝,我們家是不是很窮?」李慧貞驚覺,竹科電子新貴幫子女強化「競爭力」的激烈程度,連女兒都備感壓力。 李慧貞說,竹科園區上班的爸媽,不但工作高度競爭,連小孩成績也被當個人競爭力的一部分。若上司和下屬的子女同校,主管就存在兒子成績不能輸部屬女兒的莫名比較心態,且篤信花錢補習就該有效果、有投入就該有產出的生產邏輯,孩子考九十分,父母眼中看到的是沒拿到的十分。
回到陳銳個案,陳凱倫在記者會上坦言,拿下金鐘獎那一夜,兒子曾對他說:「爸,做你的兒子,好大的壓力。」 「竹科新貴從職場上內化的思考邏輯是良率、SOP(標準作業程序),」李慧貞說,因此,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父母不是要求他補更多習,就是想辦法送國外,以為找到解決問題的速效捷徑。 王浩威形容這群OK爸媽,提供的是「功能過度發達」家庭,加上缺乏自我反省,埋下依賴、反叛、邊緣化的NG小孩症狀種子卻不自知,外在環境只是或早或晚,啟動一連串偏差行為的扳機。
 《老師的話》優秀的父母不一定保證優秀的子女,或許優秀父母給的物質條件可以更優越,但要求也無限放大,陪伴卻少的可憐,甚至只用錢在跟所有學習、成長在交換條件。想想看,你的孩子現在正在學什麼?和什麼樣的孩子做朋友?父母您知道嗎?
走出困境處方一
掌握十年陪伴黃金期,大量對話
然而,教養困境沒有速效處方,「親子陪伴」、「自我承擔」是唯二解藥。 對多數面臨職場高度競爭壓力的雙薪父母來說,一趟親子旅行或徹夜促膝長談的陪伴,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奢侈。更何況,子女繁重的課業壓力,總是比慢火加溫才能營造的親子關係來得迫切。OK父母們總會舉手發問,在極度壓縮的時間,如何達到「重質不重量」的親子溝通效果? 「很不幸,你期待的這個答案並不存在。」游乾桂、汪培珽,兩位親子書籍暢銷作家,不約而同給了相同的回答。 「得先有量,才能談質,」游乾桂強調,賺更多錢享受成就感,還是多陪孩子經營幸福感,就像魚與熊掌無法得兼的選擇題,如果OK爸媽的人生清單中,金錢事業仍重於一切,要維繫成功的親子關係,無異緣木求魚。 提出「父母保存期限最多十年」主張的汪培珽同樣認為,對OK爸媽來說,「用錢養孩子」比「用時間養孩子」容易,但寶貝成長歲月一去不回頭,五歲之前子女依賴你的保護,十五歲之後開始尋求獨立,錯失五歲到十五歲至多十年和孩子深度對話的黃金期,等於自己先舉牌放棄扮演父母親的角色。
「大量對話重要性在於,沒讓寶貝有機會開口,有些事你一輩子永遠不會知道,」汪培珽觀察,吝於花時間陪伴子女的爸媽,多半給零用錢給得大方,他忙於工作的先生就是如此,女兒要兩百他卻硬塞五百;全職媽媽的她,零用錢就給得錙銖必較,「我敢不給,因為我總陪伴著她們姊妹。」
《老師的話》用錢養孩子,孩子學會用錢解決問題,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下一個嚴肅的問題∼∼他將用錢把父母的晚年打發掉!但如果自身難保∼∼父母和孩子的連繫還剩下什麼?
走出困境處方二 教兒女自我承擔,避免關愛變溺愛 游乾桂提醒,協助孩子們練習承擔,更是親子陪伴不能少的功課。他舉例,早年農業社會,子女放學後得燒柴煮飯分擔家務,就是一種承擔;以他自己為例,每年會告訴孩子今年家中收支狀況,也能彼此共同分擔家庭壓力,「練習自我承擔,是避免對寶貝的關愛氾濫成溺愛,不能失守的馬其諾防線。」 游乾桂認為,OK爸媽習慣一肩扛起全家壓力,「我那麼辛苦,你就得聽我的」,心態如此自然想下指導棋;但只有讓子女分擔父母壓力、面對挫折,讓出子女自我茁壯的空間,才是OK的教養心態。
NG
小孩從來不缺的,是追求完美的OK爸媽,但成長最需要的陪伴與承擔,卻極匱乏。期待NG小孩變回OK小孩,每位父母身上,其實早已備妥解方。
《老師的話》無奈的古亭,一次次接受父母的告狀,是老師更無理,還是家長溺愛太嚴重,每次溝通的背後,老師只能無奈搖搖頭,師長只陪一時,父母可是一輩子買單呀!

文章中寫到賺更多錢享受成就感,還是多陪孩子經營幸福感,就像魚與熊掌無法得兼的選擇題,「用錢養孩子」比「用時間養孩子」容易,但寶貝成長歲月一去不回頭,五歲之前子女依賴你的保護,十五歲之後開始尋求獨立,錯失五歲到十五歲至多十年和孩子深度對話的黃金期,等於自己先舉牌放棄扮演父母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