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砂卡礑林道 2014年5月﹍不專業生態記錄

疏花佛甲草

這是五月初去山上拍的    卻忙得沒有時間整理    一晃眼   已是五月的最後一天
無論如何    今天要把功課交出來    

『愛上陌生人』    很容易    因為彼此完全沒有利害糾葛
出門尋花訪草    看到美麗的花草   很容易愛上它    我卻自問    可以愛它多少年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因為太熟悉    已經感覺不到他的美
我想用記錄    看看自己是那一型的     起碼   現在 仍可感受處處有美景  日日有小確幸

就像第一張圖的  疏花佛甲草   花稀稀疏疏   與合歡山的玉山佛甲草比起來    少了繁盛之美
我卻可以蹲在那兒   讚嘆她的可愛   宛如黃色小星星   落在立霧山的山坡上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轉貼】炎炎夏日,預防中暑!

中暑在中醫大約可以分成四個等級:

1 陽暑暑傷元氣):最輕的暑症,其實就是夏天被熱氣所傷,頭有點暈暈的,口乾欲飲水,惡寒尿黃、尿道熱,嚴重者小便會痛,小便完皮聚毛聳。因為熱邪入足太陽,耗(衛)水氣,所以吹到風就有點涼涼的(缺乏了衛氣層的保護),但身體還不至於有大熱,此時服些清暑益氣湯即可,此為夏季保健第一良方,但沒事還是不要多吃,身上沒有暑熱反而會泄元氣而轉虛。
2 中暍(一般人所說的輕微中暑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飲不解渴,足太陽(衛氣)、手太陽(榮血)、足陽明(胃經)三層都受熱所傷,所以全身高熱。此時光是足陽明胃經生高熱,蒸兩太陽大汗出也無法泄身體的熱邪,所以要用人參白虎湯或是吃些西瓜(天生白虎湯),以泄胃(經)中之熱邪。就有個中醫班學員的父親中暑住進了醫院,但西醫愈是退熱反而胃腸出血(腸風下血)愈是嚴重,後來聽師父的建議帶顆西瓜給他吃,結果切好一片吃完,受不了乾脆整顆拿起來全吃光了,當然胃腸中的大熱就被西瓜的寒氣所泄,不再出血,留下一頭霧水的西醫,還不知道為什麼他用那麼多藥都沒法止的血,竟給西瓜止住了。
 所以西瓜是目前已知最寒涼的水果,原產於非洲沙漠再傳入新疆的吐魯番也是沙漠之地,就是夏天讓你解暑氣用的,平時都躲在冷氣房沒有曬到太陽的人不要亂吃,更不要晚上地氣已降了還吃西瓜,小心拉肚子事小,若是直中陰寒大傷元氣,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妨用些附子理中湯腎著湯看看可不可以解掉西瓜的寒氣吧!),所以廣東人才有句俗諺:吃瓜就掛了,就是在講所有的瓜類都偏寒涼,不要多吃,要吃也要炒過了當菜吃。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轉貼】炎炎夏日,正是治病的好時機!

最近突然有幾個乳癌的病患很著急的來找師父,原來是天氣炎熱,所以膿血外迫流滿了床單,不懂中醫的人就很緊張,總覺得見到血就不是什麼好事,但其實真正懂中醫的人就知道這是好現象,因為癌症其實就如同青春痘一般,體功能強時就會把膿頭往外排出,唯有膿頭完全排出後才會痊癒,而乳癌就如同大一號的青春痘,發育成熟時就如同蜂窩性組織炎,等到所有膿頭外潰後,就會留下一個個如蜂窩狀的孔洞,破洞雖大但只要不是經由西醫的切割,用些收口生肌的藥粉就會還你一個漂亮的乳房,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愛美而忍著不去看醫生,早期的乳癌其實不難治,但若是隱忍個23年,等到開始潰爛發出腐臭味,此時氣血已大敗,真的是神仙也難治。
中醫和西醫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對疾病的觀點,中醫認為癰瘡就是要由小而堅硬,讓氣血動而變成紅腫脹大,最後元氣足則外潰流出,之後才會痊癒;但西醫反而認為癌症變黑變小才是好事,這樣才方便切掉,但其實膿頭變黑變小對中醫而言是危症,因為病毒內陷最後毒氣攻心可是會死人的,所以中醫沒有什麼消炎藥或退燒藥,該發炎就要讓它發炎,如果發炎是壞事為什麼體功能要讓它發炎?!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轉貼】新聞探討:異位性皮膚炎擦藥膏20天 砷中毒亡

異位性皮膚炎擦藥膏20天 砷中毒亡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修瑞瑩、莊宗勳/台南報導】2012.07.19 05:50 am
東海大學碩士曾某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到台南市XX中醫診所看診,擦了廿天由醫師林醫師自行調配的藥膏,暈厥送醫不治,檢方解剖,發現他死於急性砷中毒,血液含砷濃度超出人體標準近七十倍。檢方再把藥膏送刑事局鑑識科毒物組鑑識,消炎止痛膏砷含量每公升七千六百四十微克,祛癬活膚膏砷含量每公升八千一百七十一微克,均高於每公升零點六微克容許量一萬倍以上。
檢警前天搜索診所,林醫師辯稱從大陸購買雄黃、大黃等中藥材,自行製作藥膏,不知含有大量砷,過去許多病患也都使用此藥,未發生中毒。警方以業務過失致死等罪嫌移送,訊後卅萬元交保。法醫指出,曾某全身百分之七十異位性皮膚炎,塗抹藥膏時,因有傷口導致砷吸入體內,造成急性砷中毒,症狀包括拉肚子、視力模糊等。
檢方調查,XX中醫診所在網路上宣傳專治異位性皮膚炎,曾某(廿四歲)多年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去年十月十一日前往惠安診所就診。林醫師要求曾某停止使用含類固醇的西藥,開具自行調配的消炎止痛膏、祛癬活膚膏和膠原蛋白活膚霜及內服藥等藥單,要求曾某塗抹全身,並說治療期間皮膚會發疹,疹愈多表示愈快好
曾某擦藥後皮膚奇癢難止,且無食欲、嘔吐、拉肚子、視力模糊、皮膚腫脹疼痛,林醫師說這些都是排毒現象,又施以針灸、拔罐放血。同月廿八日晚上,曾某身體極不適,排汗如餿水般惡臭,肝臟部位硬痛,再度找林醫師治療,竟在診所內暈厥兩次,返家後病情惡化,送醫急救,同月卅日不治。
法醫解剖發現曾生富的身體多處潰爛,採檢體送驗發現血液含砷濃度每公升一千二百廿五點四微克,超出人體標準六十八倍(一般人參考值小於十八微克)。奇美皮膚部主任賴XX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慢性皮膚炎,與遺傳及體質有關,治療過程中除要找出過敏原,更要耐心治療,長期抗病。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砂卡礑林道 2014年4月﹍不專業生態記錄


這一年半   盡量維持一個月上山一次  這樣的頻率使得每次上山都覺得很辛苦
但    到了山上    看見花花草草    林道清幽    轉個彎   山嵐飄來相迎    心情就非常好
蕨類嫩嫩的綠    透著光   如赤子般的純真坦率   照進眼裡   貼近心底    怎一個開心了得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別死得不明不白---醫療真實面(作者:劉墉)

我父親是學藥劑的,在我二伯開的藥廠裡工作了幾年,也當過「陜西戒煙所」所長。他去世,留給我一堆醫藥方面的書,那些書我都看不懂,但有個好處,就是我十三歲時家裡失火,整面書架成了「防火牆」,所以沒有波及鄰居。
我的鄰居當時是台大醫院住院部主任,父親死後,母親常說只怪他們搬來晚了,否則早認識,我父親也不會死,她這番話,我過了十幾年才懂。
母親也常怨父親學醫藥,沒好處,反有壞處,是父親自以為內行,又跟醫生打成一片,大家嘻嘻哈哈,直到把病拖壞了,那些醫生朋友才明著跟他講:「我們醫院治不了,您還是轉院吧!」
家裡失火之後三年,我總咳嗽、胸痛,去看了兩次醫生,都說沒問題,只是神經痛。  
隔不久,我半夜吐血,吐了半盆,進入台北中心診所,醫生看兩眼,照個「片子」,沒再管我,卻把我母親叫到隔壁房間罵,說人都快死了,怎麼妳都不知道?難道沒看過醫生?接著,我休學一年。  
又隔兩年,我總覺得心跳氣急,有人介紹一位國外回來的名醫,診斷為「精神緊張,心臟不協調」,給我先開鎮靜劑,又開一種降血壓的藥,看了好幾年,沒改善,幸虧護士暗示我去看新陳代謝科。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轉貼 】新聞探討:大腸瘜肉找上年輕人 21歲中鏢

大腸瘜肉找上年輕人 21歲中鏢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2012.03.10 03:27 am
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公布「追捕瘜肉小子」活動成果,去年七百零六人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三百四十五人有瘜肉,並發現十九例大腸癌,年輕族群的大腸瘜肉者增多。廿一歲的陳先生,昨出席追捕瘜肉活動,領取一萬元健康獎勵金。他表示,平時在便利超商工作,沒時間吃飯,三餐不正常,常暴飲暴食,一個便當五分鐘嗑完;加上熬夜、作息不規律,前陣子常腹脹、肚子悶痛,每隔兩、三個小時得跑廁所,一天至少解便三次,甚至還有六次紀錄,有時沒便意,卻莫名其妙解便,嚴重影響工作。
老闆叫他去檢查,大腸鏡竟然發現瘜肉。因陳爸爸有腸躁症,看到兒子情況就自己主動受檢,也發現二顆瘜肉。
卅一歲莊先生,是典型外食族,三餐一定要吃肉,去年底發現排便次數增加,上廁所很不規律,吃藥仍未改善,檢查發現有一顆零點三公分的管狀腺瘤,由於惡性程度很高,可能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莊先生切除瘜肉後,現在會多吃蔬果、少吃肉。
「大規模糞便潛血檢查,有可能提早發現瘜肉或腸癌。」和信治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建志分析九十三至九十八年癌症登記資料發現,大腸癌尚未出現全面年輕化趨勢,但民眾接受篩檢,確實可提早兩、三年發現大腸病變。
陳建志表示,大腸癌發生主因與家族遺傳或飲食有關,直系血親罹患大腸癌,或叔伯阿姨若有多人罹癌,常吃過度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烈酒、濃咖啡、洋芋片、燒烤等,較易刺激下消化道,造成瘜肉或是腸道病變。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徐弘指出,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的主要徵兆,包括便秘、腹瀉、血便、腹脹、肚悶痛、糞便常出現透明黏液等,建議應做進一步檢查,排除腸癌。
「多一分肉,最好吃五分蔬果。」徐弘說,飲食應清淡、少吃油膩食物,建議四、五十歲以上有大腸癌家族史,或過去有瘜肉、潰瘍性腸炎等高危險族群,應接受大腸鏡檢查。陳建志也說,「一顆瘜肉演變成大腸癌需五年。」呼籲高危險族群每隔三至五年做一次大腸鏡,期間可做糞便潛血,若發現潛血陽性者,當年需做大腸鏡確診。
2012/03/10 聯合報】@ http://udn.com/

分析討論:
大腸瘜肉其實是寒溼積在腸胃道所引起的,看看上述的症狀:便袐、解便次數增加、水便、血便、糞便有黏液、腹脹、肚子悶痛,全都脫離不了寒溼二個字。
因為三餐不正常、熬夜而傷到脾胃,因而脾胃轉虛寒而不能排出腸胃道的水溼,累積久了就會有瘜肉的生成,肉泡在那裡久了,就容易被磨擦破皮而流血(所以會有血便),接下來若是又喜歡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就容易引發腸道內層細胞的突變,最後引發大腸癌(中醫的講法則是:因為溼氣在那邊積久了,體功能會升熱想要把水溼散開,但卻容易累積成溼熱留滯在腸道,最後長成癰瘡)。

【轉貼】新聞探討:產後子宮脫垂 人工網膜補救

引用來源: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412/34154023
後子宮脫 人工
蘋果日報    20120412
【蔡明樺台北報導】一名三十五歲婦人因懷孕「補」過頭,導致胎兒過重,自然生產後子宮脫垂,嘿咻時老公的「小弟弟」被脫垂到陰道的子宮擋住,導致婦人不「性」福,差點得憂鬱症。醫師表示,子宮脫垂除好發於自然產後婦女,長期用力解便與提重物女性,都易使腹壓上升,增加脫垂機會。
收治病例的中山醫院婦女泌尿科醫師朱大維昨開記者會表示,胎兒過大、自然產程過長,均可能導致骨盆腔內支撐子宮的韌帶肌肉失去彈性造成子宮脫垂
朱大維說嚴重子宮脫垂患者子宮會掉出陰道外這恐引發感染甚至敗血症致命,傳統治療方式是切除子宮,但尚有生育需求女性不宜。上述三十五歲婦人自然產產後子宮常掉出陰道夫妻間變得無「管道」性愛,經他手術在其體內植入人工網膜拖住子宮才重拾「性」福。
走路像要掉出來預防子宮脫垂 注意事項
搬重物、仰臥起坐等腹壓會用力運動,恐致使骨盆腔鬆弛,增加子宮脫垂機會
多補充纖維質,以防長期便秘、如廁用力,增加下腹部負擔與子宮脫垂機會
性行為可刺激陰道收縮,降低子宮脫垂機率
輕度子宮脫垂,建議以「凱格爾運動」練習骨盆腔肌肉收縮,延緩症狀惡化,嚴重子宮脫垂患者則需透過手術改善
資料來源:朱大維醫師、劉偉民醫師
昨出席記者會的五十六歲的林姓婦人,也曾因子宮脫垂困擾,她指走路時「像有東西要掉出來」,得找廁所用手推回去,手術後才改善。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建議,女性應避免提重物、做仰臥起坐等腹部施力的運動,以免骨盆腔提早鬆弛,導致子宮脫垂。
懷孕時應避免過度食補,以防胎兒太大,致自然產後陰道鬆弛,增加子宮脫垂機率

分析討論:
最近剛好讀到一篇醫古文《丹溪翁傳》,寫了金元四大家集大成者朱丹溪的生平,裡面就有提到子宮脫垂的醫案:「一婦人產後有物不上如衣裾,醫不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虛故隨子而下。“  即與黃芪當歸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後可再生兒,無憂也。”  如之。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勤奮工作忘了吃飯的達道

僅存的一張生態紀錄   其他照片慘遭「格式化」

昨天上立霧山看達道    順便完成自己一個月至少一次上山健身的承諾
一路陶醉在山上各種植物帶給我的小小驚喜   也帶來好心情
一個人玩得很樂   拍得很開心    今天   卻糊塗的忘記複製到電腦裡
整個記憶卡   就給他     格  式  化     (哭......!!)
唉   這是老人癡呆的開始嗎....>o<  幸好   記錄達道的部分已經存進電腦了.....  


這一年多    大約勉強維持每個月上山一次    這樣的頻率   感覺體能在退步
每次上山都覺得很吃力     一路懷疑到底能不能走到啊     常常累到很想撤退
這兩次    在二樓的流龍站拍照上傳   彷彿在昭告天下   如果回頭   就是豎啦

果然   這招比打08000xx000有效   朋友的鼓勵   讓我能堅持到最後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轉貼】新聞探討:醫院要求留院治黃疸 新生男嬰3天喪命

引用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ocal/20120407/117576
醫院要求留院治黃疸 新生男嬰3天喪命
蘋果日報  2012年04月07日18:28
居住在新北市板橋區的林姓一對夫婦,今年3月14日在板橋XX婦產科醫院生下一名3200克的小男嬰。林男表示,小男嬰出生後活動力狀況良好,準備要將男嬰帶回家照顧時,診所卻突然說,男嬰因有黃疸症的現象,必須留在院內照光治療,從16日治療到19日時,在19日中午,突然接獲XX婦產科通知,緊急轉診前往北市馬偕醫院救治,並在下午3點時許,男嬰宣告不治身亡。
男嬰家屬認為XX婦產科疏於照顧,今日下午找20多名親友到醫院灑冥紙抗議,怒控診所草菅人命,院方向家屬承諾表示3天後會給一個合理的交代。

分析討論:

其實現在出生的嬰兒會有這麼多黃疸的原因就是剖腹生產,小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脫水,所以身體留有羊水的水溼生熱而發黃疸。老一輩的要帶嬰兒去晒太陽,現在的西醫要照日光燈,就是要利用熱把這個水溼散開,則不再發黃疸。但其實都有其危險性,尤其嬰兒的眼睛若沒有矇好,有可能會瞎掉。曾有西醫以為這是血病,結果要新手爸媽花一大筆錢去做換血,不但沒有治好黃疸,反而終身殘廢、無藥可醫。

梔子柏皮為末,有胎火者再加黃連,分三次服用(沾一點點到嬰兒的舌頭上),溼熱一退馬上就無黃疸,何需如此冒險呢?(不過聽說嬰兒第一次會乖乖被騙吃下去,第二次知道苦說什麼都不肯張開嘴巴啦~
但必須特別注意,母體本身偏身陰寒的寒,小孩子就可能會有陰黃,此方萬不可用,改用茵陳四逆湯,大溫其寒,寒溼除則陰黃退。